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疫情退散,新春伊始。2022年2月23日,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第95期醫技交流活動在腦科樓CT/MRI示教室成功舉辦,會議由延安大學咸陽醫院院長助理兼醫學影像科主任劉連鋒教授主持,特邀西安交大一附院強永乾教授、我院骨一科楊志奎主任、骨二科侯曉進副主任、康復科梁莉娜副主任、功能科吳建軍主任、放射科李彥龍副主任、骨二科曹熙責任總醫師和北車醫院影像科張濤副主任等臨床、影像專家參加本次活動,我院影像及臨床醫、技、護共4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本場專家簡介及會議內容
會前,劉連鋒教授向強永乾教授詳細介紹了醫學影像科CT/MRI“十大應用技術”的項目進展情況和相關書籍編纂工作的進度,得到了強教授的高度評價。
前排左起:強永乾教授、劉連鋒教授
下午3點30分,會議正式開始,經過劉連鋒教授隆重介紹,強教授以《腕關節MR解剖及常見病MR表現》為題進行講授,內容涵蓋腕關節MR掃描方案及序列、腕關節MR解剖和腕關節常見病三個方面,其中腕關節MR的各種掃描定位、參數和標準序列,以及關于“三條弧線、一個十字、一條軸線”和“三角纖維軟骨復合體、腕管、尺管”等解剖方面的詳細講解讓與會人員對于腕關節相關知識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再次展示了強教授扎實的影像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隨后強教授通過MR圖像示例,向與會者講授了腕關節臨床常見病,如纖維三角軟骨復合體損傷、纖維三角軟骨損傷、尺骨撞擊綜合征、腕管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腕部軟組織腫瘤等疾病,強教授循循善誘、字字珠璣,充分調動了在場聽眾的學習興趣。本次授課讓與會臨床及醫技人員對腕關節解剖及常見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鞏固基礎、開闊視野,對我院腕關節及腕部常見疾病影像診斷水平的提高有極大幫助。
隨后,彭崗醫師進行了“骨關節運動損傷病例匯報”,共展示8個骨關節系統相關病例,包括病史詳情、CT三維成像和MR多平面多序列圖像、手術記錄及視頻、正常解剖的三維模式圖和術后病理等。強教授對彭崗醫師的病例隨訪和收集工作表示贊許,同時給予了指導,如“岡上肌肌腱長度、寬度及脂肪化程度,要提示在報告中”、“肱骨大結節囊變程度,要提示臨床,以指導其手術”。張瑞技師展示和匯報了我科室“腕關節MRI掃描技術”。強教授表示腦血管樓1.5T飛利浦MR的腕關節圖像和解剖位置展示清晰,同時,強教授對掃描方案優化和患者擺位細節方面給予了指導。
本次授課是“六大骨關節系統”的收官之章,強教授指出,在經過膝關節、肩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肘關節等一系列“骨關節系統”主題醫技交流活動之后,我科室在關節系統疾病的方面已經能夠達到影像診斷要求標準;他對于我科室骨關節系統相關的MR掃描規范表示了肯定與認可,稱贊醫學影像科是扎實做業務、認真提高能力的科室;隨后強教授與本次蒞臨會議的各位臨床和影像科室的同仁進行了溝通與交流。強教授的多次蒞臨授課,使得我科室在骨肌疾病方面的影像診斷水平和信心有了極大的提高。
會議尾聲,劉連鋒教授進行了總結,他首先感謝了強教授的多次蒞臨指導,同時也對各位臨床科室專家同仁對醫技交流活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隨后,劉教授表示,我科室要將強教授的指導內容快速汲取吸收,并優質地應用在臨床實踐中,不斷使我們的診斷更加規范和標準;劉教授強調,我科室人員不能放過每一次進行學習、實踐的機會,在骨肌系統掃描規范、病例收集及診斷等方面要更加盡心竭力,只有不斷提高對疾病的診療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務、乃至造?;颊?。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延安大學咸陽醫院影像創新團隊的醫技交流沙龍是一個具有獨特氣質的持續學術交流平臺,自2011年平臺搭建至今已持續10年有余;10年多以來,不斷更新平臺形式和學習內容,與時俱進,建立了臨床與醫技之間相互溝通與交流的橋梁,為所有與會人員帶來了更加生動及實用的學術盛宴;10年多以來,我們每期設定專場,邀請省內知名專家、本院臨床醫技專家,共同研討各自學術鄰域前沿的理念和經驗,同場交流討論,打造別樣精彩的學術交流方式。
供稿供圖:CT室 劉連鋒 岳陽
編輯:宣傳部 杜錦臻
校對:宣傳部 劉曉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