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消化內科一病區科主任李恒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特殊病患,經詳細詢問相關病史,患者曾于近日不慎將一藥瓶及鋼絲吞下,反復腹痛,但尚可耐受。晨起患者突感腹痛劇烈,急診行腹平片示:類似藥瓶樣異物潴留于胃中,而類似鋼絲樣異物已嵌頓至小腸近端。李恒副主任醫師當機立斷,憑借多年臨床經驗及精湛的內鏡操作診療技術,認為首選內鏡下異物取出術,創傷較小,但因為鋼絲樣異物嵌頓于小腸近端,位置較遠,而且存在嵌入深度不明確,并發消化道出血、穿孔等風險較大,胃鏡長度不足等棘手問題。與患者進行了詳細的溝通,充分告知內鏡下取異物的優點及與之面臨的難度及風險。內鏡下異物取出術,能明顯減輕痛苦,降低醫療費用,同時避免了手術風險及術后并發癥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后,立即通知內鏡中心,準備急診無痛胃鏡探查。

在李恒副主任醫師及內鏡中心醫護人員的緊密配合下,內鏡進鏡至胃底,可見一藥瓶潴留于粘液湖中,因瓶身極為光滑,周圍粘液附著,鉗取難度較大,遂以圈套器套至瓶頸部,緩慢退鏡,隨胃鏡取出,藥瓶完整無破碎,長度約5cm。再次進鏡至十二指腸降部,可見一鋼絲樣異物嵌頓入腸壁,周圍已形成潰瘍,隨時有穿孔的風險。因鋼絲細、尖、長、硬,為避免二次損傷,操作過程中不斷調整異物鉗角度,變換方向,松動后緩慢退鏡,隨胃鏡取出,鋼絲長約13cm。整個過程不到30分鐘完成。后經隨訪,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已開始進流食。這是我科又一例成功內鏡下異物取出術,也是首例小腸異物取出術。

內鏡下異物取出術具有安全、快捷、經濟、成功率高、病患痛苦小等優點。伴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完善,近年來我科已成功取出多例消化道異物,如棗核、魚刺、硬幣等,為患者免除了外科手術的痛苦。消化內科一病區目前在內鏡診療方面,已常規開展普通或無痛胃腸鏡檢查;胃腸道息肉電凝、電切、圈套及EMR術;食管狹窄擴張、食管金屬支架及球囊置入術;消化道異物取出術;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胃底靜脈曲張組織膠注射等內鏡微創手術,并將于我科特聘教授指導下開展早癌內鏡診療技術,為更多的患者帶來“微創時代”的福音。
消化內科一病區 李芳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