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俗稱38字衛生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建國以來的衛生工作方針:
——1950年,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確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為衛生工作的三大原則。
——1952年,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增加了“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這一重要方針。
——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提出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的衛生工作方針,“貫徹預防為主,依靠科技進步,動員全社會參與,中西醫并重,為人民健康服務”。
——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提出新時期中國衛生工作方針是“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此次新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提出,與1997年相比有許多亮點與變化:
(1)用“基層”代替“農村”,反映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隨著城鎮化推進,“農村”越多城鎮化了,農民成了居民,衛生工作重心下移,不僅僅是農村,還有城鎮的社區,這也為分級診療“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原則作了理論注腳。當然,對于“基層”的理解,除了地域、行政層級的區別外,更應關注醫療預防關口的前移,疾病發生的最前沿、健康守門人就是基層。而不是鄉鎮衛生院是基層,城市醫院就不是基層了。
(2)將改革創新作為動力,代替原來“依靠科技與教育”。進一步表明在未來15年,適應經濟新常態,必須改革與完善包括衛生與健康為重點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之更加適應經濟的發展,更加滿意群眾的需求??萍寂c創新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創新的概念遠不止科技所能涵蓋,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制度創新都與健康息息相關。
(3)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要。預防為主是全世界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中西醫并重體現了中國特色,二者一直是新中國建立以來衛生工作的重點,必須一以貫之,長期堅持。
(4)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比“動員全社會參與”更具體、更明確。后者是倡導、運動式的,參與而已;前者的要求更明確,路徑很清晰,就是在所有政策中融入健康。制定政策時必須要有健康的意識,要以人為本,真正既將人的健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又將人的健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
(5)人民共建共享。衛生工作“兩為”方針深入人心,用人民共建共享,更有利動員人民群眾參與衛生與健康事業。大力發展衛生與健康事業為了人民,也要依靠人民。將人民群眾的付出與收獲緊密聯系在一起了。
轉載自網絡
原標題:《衛生與健康工作38字方針》
下一條信息:增進人民健康,建設健康中國——學習《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