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時值延安大學咸陽醫院外科病院成立6年之際,為了展現名醫風采,我院特推出《青年人才,大醫精誠》專欄,逐步展示我院各專業青年才俊“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求真務實、精益求精、開拓創新”的醫院精神,彰顯他們的專業特長、主要成績、發揮榜樣力量,帶動全院職工積極進取、踔厲奮發、踐行我院宗旨“以人為本,救死扶傷”。進一步為百姓健康保駕護航!
孜孜以倦專業路,精益求精見仁心
生命之重,重如泰山。一臺手術,猶如一場需要智慧、勇氣和密切協作的戰役。以超越常人的勇氣、力量和堅韌,以精確的術前評估、精細的術中操作、精良的術后管理為準則,竭盡所能讓每位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王曉亮正在他的從醫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王曉亮,延安大學咸陽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陜西省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委員,中國外科內鏡醫師聯盟成員,陜西省抗癌協會專業委員會委員,陜西省中西醫結合減重與代謝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南通市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畢業于蘭州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從事普外科臨床工作15余年,多次外出進修學習普外科先進診療技術,率先在醫院開展ERCP等微創診療技術,對普外科各類疑難危重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普外科的肝膽、胰腺、脾臟、胃腸、腹壁疝等疾病的腹腔鏡手術,以及內鏡下膽管取石、膽道支架植入等微創診療技術。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間;心中一束光,堅守醫者誓言。作為一名外科醫生,王曉亮主任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救死扶傷。他熱愛自已的事業,不斷向醫療領域的高精尖技術邁進,憑著孜孜不倦的學習和過硬的業務技術,詮釋著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天職。他認為醫生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信仰。為了這個信仰,他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
多少年踐行一件事,就是做一個好醫生
“萬家燈火,總有人為你守候;歲月靜好,總有人負重前行”。外科急診多,手術時間長,工作勞累,這是醫學界共知的事情,王曉亮主任更是做到了極致,他時常在門診、病房、手術室三點一線上連軸轉,遇到急診手術經常通宵達旦,第二天照常上班,不管工作日還是休息日,他都會親自到病房查看術后病人,如此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所以他的患者都知道,要找王曉亮主任很容易,直接到病房里等就一定可以見到。記得是2018年除夕那天,正當大家歡歡喜喜準備團圓飯的時候,王曉亮主任接到了醫院的緊急通知,有一位87歲的老奶奶診斷為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并感染性休克,病情危重,需要立刻進行搶救。面對這一突發情況,王曉亮主任毫不猶豫的放下所有事情,立即趕往醫院。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并發感染性休克,高齡且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生命體征不穩,患者已經趨于昏迷,需要藥物治療同時緊急手術解除膽道梗阻并通暢引流才有可能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但患者身體情況無法耐受傳統的外科手術。王曉亮主任立即組織麻醉醫生等相關科室會診討論,最終決定為患者實施十二指腸鏡下鼻膽管引流微創手術治療,手術歷時10分鐘,他憑借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技術,最終成功的將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當患者轉危為安,王曉亮主任才意識到已經過了“一年”,原本答應與從老家特意趕來的父母一起吃的團年飯,又一次被放了“鴿子”。一位來自外省的建筑工人,工作時不慎被重物壓傷,腹腔內肝脾等多個臟器破裂合并大出血、全身多處骨折并腹膜后出血,命懸一線,王曉亮主任接診,立即將患者送手術室聯合骨科、介入科進行搶救,術后患者持續昏迷,多個臟器功能相繼出現問題,但王曉亮主任沒有放棄,他為了能時刻了解患者的情況并及時進行治療,始終守候在醫院、守候患者床旁,經過72小時的持續奮戰,患者生命體征逐漸平穩,醒了過來,最終痊愈出院,他也成功的挽救了一個家庭里面的頂梁柱。
無數個靜寂的夜晚,他被手機鈴聲從睡夢中喚醒,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醫院;無數個合家團圓的節日,他無法陪在家人身邊,而在手術室一待就是一天。而這種情況對他來說已是常態。當被問及是否后悔當一名醫生而且是一名外科醫生時,他這樣回答:“也曾在累極時有過迷茫,但當看到患者痊愈時臉上的笑容,就感覺我們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醫學是一種信仰,醫路是一直堅持
他不僅是一位醫者,也是一位老師。在完成醫療工作的同時,王曉亮主任還承擔著本科生、規培生等多項教學任務。他說,年輕一代的學醫者,是有勇氣和夢想的一代,如果我們能將“傳道、授業、解惑”做到極致,那他們將少走很多彎路,中國的醫學事業也將在他們手里發揚光大。
醫學是一門需要博學的人道職業,醫學的復雜與多變,是常人難以用思維去想象的。王曉亮主任深知,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有一顆濟世蒼生的心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為大眾服務。為此他時刻追蹤、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最新醫學動態,沿著“外科微創化”的發展方向,積極參加各類腹腔鏡、膽道鏡培訓班,并赴上級醫院專科培訓ERCP診療技術,率先掌握了優秀的肝膽胰外科醫師所應當具備的三大內鏡診療技術-——腹腔鏡、膽道鏡及十二指腸鏡技術。他經常利用休息時間穿梭于各類學術交流會,與同道們討論、學習及進步,反復觀看學習前輩及同行們的優秀手術視頻,帶領科室在肝膽胰微創外科領域不斷精益求精,盡可能為患者最大限度的減輕痛苦、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援助。王曉亮主任常說:“一名合格的外科醫生,一定要慎于術前,精于術中,嚴于術后,同時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讓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溫暖,當他們躺在手術室時,會因為我們就在身旁而忘記恐懼。”
在肝膽胰外科,急性胰腺炎和膽囊結石都是“節日病”,假期聚餐會容易暴飲暴食,誘發了急性胰腺炎和膽囊炎的急性發作,給患者及家屬帶來痛苦和負擔;肝膽胰腫瘤,惡性程度高,進展快,治療效果差,花費巨大,從而疾病的預防顯得尤為重要,為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預防急診重癥肝膽胰疾病的發生,王曉亮主任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多次走進醫院健康課堂,隨流動醫院下鄉義診,為老百姓帶去便利和健康知識,希望可以將關口前移,真正做到“上醫者治未病”。
醫者當仁善,診治應精誠。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時,患者唯一的依靠就是醫護人員,正因為這份信任和責任,激勵著我們奮勇前行。王曉亮主任表示,從醫路漫漫,但求無愧于師長、無愧于患者、無愧于自己。
供稿供圖:普通外科一病區
審核:姚春和
編輯:宣傳部 陳蕾
校對:宣傳部 蔣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