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ting Full-Cycie Ratio(RFR)是靜息狀態下全心動周期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是冠脈狹窄功能性評價。
2021年10月19日,64歲的馬先生因胸悶、心悸等癥狀入住心血管九病區,馬先生有高血壓、吸煙等冠心病危險因素,心電圖有心肌缺血表現,為明確馬先生是否為冠心病所致上述癥狀以及決定下一步診治方案,給他進行了冠脈造影檢查,結果如下圖:
造影結果右冠多處狹窄約70-90%,左冠也是多處70-80%狹窄;對于這樣一個結果,是這些狹窄造成的胸悶、心悸嗎?這些病變需不需要都給予介入處理呢?一根血管植入支架還是三根血管都需要植入支架?心內九科崔旭輝主任帶領介入醫生團隊討論后,決定進行RFR檢查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所以經過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后選擇進行RFR檢測,結果如下圖:
RFR靜息全周期比值,是最新的評價冠狀動脈的功能學指標。相比傳統的FFR檢查,RFR檢查無需使用最大充血藥物,避免了患者不適,更簡單、安全,而且手術時間更短,效率更高。通過RFR指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可以改善患者預后,節約醫療費用。崔旭輝介入團隊在心導管室技師的協助下,半小時內完成左右冠脈內RFR檢查,結果分別是:0.92,0.97,0.96;根據客觀的檢查結果,患者三支血管都不需要植入支架,馬先生一家高興地放下了思想包袱,開心回到病房,繼續藥物治療。
在多支及復雜冠心病患者中,如何識別真正導致心肌缺血,支架植入是否從中獲益的冠脈病變,一直是冠心病治療的難點和熱點。冠脈造影和影像學(IVUS/OCT)檢查技術對于評估病變的生理功能存在很多局限性,常低估或高估病變的嚴重性。冠脈血流儲備(FFR)技術則需要術中給予大劑量的腺苷,極易誘導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發生。
與傳統技術相比,RFR指導介入治療優勢明顯,在冠脈壓力導絲基礎上,不需要注射腺苷,研究顯示閾值為0.89,灰區為0.86-0.93,在灰區可以經過PullBack發現壓力跳躍,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決定壓力跳躍處植入支架,準確性及患者舒適度均較好。
崔旭輝主任告訴大家,對于穩定型冠心病、臨界病變,冠脈功能學檢查很重要,不是所有的冠脈狹窄都需要介入治療!這項案例的成功,標志著延安大學咸陽醫院冠脈介入技術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科主任:崔旭輝 15829959330
聯系電話:029-33774056
科室位置:心血管大樓14層
供稿:心血管內科九病區 崔旭輝 孟慶槐
編輯:宣傳部 杜錦臻
校對:宣傳部 李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