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一項有高價值的監測
咸陽地區首例冠脈FFR在延安大學咸陽醫院成功開展
丁某,前不久剛剛退休,近一個月來卻在勞累后出現胸部憋悶不適,伴心慌氣短。在延安大學咸陽醫院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一病區住院,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經冠狀動脈造影提示:左主干體部至前降支根部95%狹窄;前降支近中段長病變80%狹窄;回旋支近段60-70%狹窄;中遠段80-90%狹窄;右冠狀動脈中段60%狹窄。面對這樣冠脈多病變的患者,醫生建議做冠脈搭橋手術或冠脈內支架植入術。若要放置支架按照傳統習慣,冠脈內至少需要放置4枚以上。困難的選擇使老人及家人一籌莫展。
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兼心內科一病區主任張玉順教授,在整體評估病人情況后,本著對病人負責、對病情擔當的精神,毅然決定行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測定(FFR),以判定和指導介入治療。
FFR是指在冠狀動脈存在狹窄病變的情況下,該血管所供心肌區域能獲得的最大血流與同一區域理論上正常情況下所能獲得的最大血流之比。FFR主要通過計算冠狀動脈狹窄遠端壓力與主動脈根部壓力之比來獲得,壓力通過導管壓力導絲在血管內而測得。FFR是目前公認的冠脈病變功能學評價“金標準”,是對冠狀動脈造影術的補充,對于判斷冠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及治療策略的選擇提供重要參考依據。當FFR﹤0.75,才是支架植入術的指征。
基于這種理論,張玉順教授率領的團隊經過精確測量,有三處血管FFR值小于0.75,因此,給這位患者在對應位置植入3枚支架。術后病人恢復良好。
經皮冠狀動脈造影加冠脈血流分數測定技術,填補了咸陽心血管專業領域的空白,不僅提高了放置支架的準確性,而且降低了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治療費用。我們相信,隨著這項新技術的開展,FFR在冠心病的介入治療中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心血管內科一病區 樊雪芳


